“Luck is what happens when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y.”
Ivy Lin 林德萱目前在 NBA 的裁判系統 Referee Operation Officiating Trainee 裡接受培訓,挑戰成為第一個來自台灣的 NBA/WNBA 裁判。在這之前她曾任職於 NBA 的 Game Reviewer,也曾在 USTA (美國網球協會)、 Ballstar 及 ZogSports 短暫任職及實習過,有著豐富的運動產業工作經歷。畢業於 NYU Sports Business 研究所,今天 Ivy 要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探索、遇到挫折、找到對的方向、進入 NBA ,最後進到 NBA 裁判系統裡受訓。
01 “Don’t wait for a clear path to start a journey.”「別等看清這條路的模樣後才開始這趟旅程。」
大學就讀心理系的 Ivy 在畢業前就知道「心理師」不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對於繼續在相關領域讀研究所、碩班沒有太多興趣。當時的她並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但她知道自己不想做什麼。大三那年加入校隊並開始接觸籃球裁判這項工作,當時只是幫系際盃吹吹裁判,但這也開啟了她對籃球裁判的興趣。大學畢業後因對運動產業的興趣進到籌辦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公司工作。在這份工作的期間,Ivy 更確定自己對於賽事規劃和運動產業的興趣。一次擔任威廉瓊斯盃 (William Jones Cup) 裁判組翻譯經驗中,Ivy 認識了許多國內外的裁判,裁判們在球場上執法的帥氣英姿激發了 Ivy 心中的裁判夢。抱持著 “Hey, I want to do this too.” 的想法, Ivy 開始接觸台灣國內的裁判體系。隨著原本運動公司的工作內容越來越上手,Ivy 決定辭掉台灣的工作,出國看看國外的運動產業是怎麼運作的、如何籌辦 major sport events,還有尋找成為正式籃球裁判的機會,因為她沒有放下成為正式籃球裁判的夢。
對到異地唸書、研究所才開始接觸運動相關課程的 Ivy 來說,課堂內容不是最難適應的環節,最困難的反而是文化和語言。Ivy 認為面對新的環境與不同的文化,心理上的適應非常重要,特別是語言上的調適。剛到美國的 Ivy 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適應,碩一上的時候有機會到紐約的 Cornell 大學打了場籃球賽,那時候她問了執法的裁判們「如果想吹裁判,該從哪裡開始?」,但那場賽事的裁判們大多是 Cornell 校隊的球員,只是來幫忙吹比賽,對於如何成為一個有證照的裁判並不了解。碩一下的時候 Ivy 應徵上學校體育部門的攝影師,開始幫不同的校隊拍比賽。拍攝的項目包含籃球、排球、游泳等,當 Ivy 去拍籃球項目時,她問了遇到的裁判如果想在美國成為正式的裁判該怎麼做。有裁判告訴她可以和一些當地的組織 (local organizations) 聯絡,但 Ivy 後來發現那些組織的網站年代已久,上面的聯絡 email 因年久失效,這條線也在 ”Sorry, this email doesn’t work.” 中斷了。
02 把自己準備好,你才有能力抓住機會
碩二期間 Ivy 開始接觸賽事規劃相關的工作,上學期她修了一門 Event Management 的課程,在課程中他們參與了紐約馬拉松的舞台規劃。Ivy 自己同時也有機會到一些當地的運動中心擔任實習生,累積了一些招生、行銷和社群媒體的經驗。經歷碩一的挫折與碰壁,成為籃球裁判這個夢想似乎更迷惘了,直到 Ivy 參加了碩二上的 NBA Career Fair。NBA 每年的秋季學期都會到 NYU 辦一場就業博覽會,在這個場合中 NYU 的學生們有機會了解目前 NBA 有哪些職缺並認識 NBA 的人資 (HR)。Ivy 參加的那一年 NBA 剛好在招第一屆的 RDP (Referee Development Program),她透過 NBA HR Chris 了解這個職位的內容並表示自己有興趣應徵,雖然最後 Ivy 在第一關面試電話就被刷掉了,但 Chris 在 Ivy 求職的過程中幫了她很多忙,她在那之後有持續和 Chris 保持聯絡並在每次履歷更新時都會寄一份給 Chris。
在那次 NBA Career Fair 後,Ivy 持續在賽事籌劃與運動攝影這兩個領域累積經驗。那段時間她認識了許多攝影師和運動賽事籌辦的人員,也藉由朋友的介紹到 YMCA 的週末籃球聯盟吹裁判。從 NYU 畢業後,Ivy 到了不少籃球的活動公司擔任兼職和攝影師,最終在一個賽事籌辦組織 (ZogSports) 認識了有證照的裁判。透過這位裁判,Ivy 了解要去哪裡上裁判的課程、考裁判證照,並開始接觸 IAAB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roved Basketball Officials) 的課程,成為正式的籃球裁判這條路終於慢慢地上了軌道。
開始上 IAABO 的課程後,Ivy 也進到 US Open 做 ticket office runner,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在比賽會場內分送不同的票到需要的地方。因為 Ivy 本身對 event operation 非常有興趣,因此她在努力成為正式籃球裁判的路上,也找了許多機會認識各種大型體育賽事是如何運作的。在 US Open 工作的期間,Ivy 接到 NBA HR Chris 的電話。Chris 告訴她 NBA 開了 Game Reviewer 的職缺,問她有沒有興趣來應徵。Ivy 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在那天工作告一個段落後回電給 Chris 並正式投了她的履歷。經過三關面試後,Ivy 正式進入 NBA 工作。
故事講到這裡,Ivy 和我們分享她其實很感謝當年做了那些「小事」的自己。就像 Louis 在他的分享中提到的,”Do the dirty work.”。當你願意去把最簡單的小事情做好,多做點準備、多讀一本書、多寄一份履歷、多傳一則 networking 的訊息,機會來的時候你才能拿下那個職位。特別是當你認識了一位「重要」的人、有機會推薦你去你想工作的領域的人 (特別如果對方是 HR),你不該把這個 connection 放著不管、也不要每週照三餐問候,而是每次在你的履歷更新時都寄一份給對方,就像 Ivy 當年更新履歷後寄給 Chris 一樣。這樣的 follow-up 讓對方在有新的職缺時,會因為你前陣子才寄履歷給他而記得你,在有適合的職位時就有機會主動聯絡你。Ivy 也是藉由這個方法和 Chris 保持聯絡,從他們初次見面到 Ivy 去應徵 Game Reviewer 這份工作,中間已經過了大約半年的時間。
對於想進美國職業聯盟工作、非運動相關背景、且研究所才開始接觸運動產業的人來說,這樣的 follow-up 更加重要。因為相對大學就讀運動相關科系的人來說,轉換領域的學生相關經驗相對較少,因此在累積經驗這塊需要下更多功夫。Ivy 和我們分享要記得 “Do the dirty work.”,盡可能地去找 volunteer、實習、打工等機會去嘗試,增加自己在運動產業裡的曝光度。讓自己去接觸重要的人 (HR, recruiting, ticket office 的人等等),並在事後把 follow-up 做好,當你投入這些努力,機會來時就有辦法抓住它。
03 “Hi, how are you? My name is Ivy Lin and I’m part of the RDP 2.”
回到前面的故事,接到那通電話並通過面試、拿下 NBA 的工作後,Ivy 正式踏上成為籃球裁判這條路。Ivy 剛進 NBA 的職位是 Game Reviewer,工作內容主要是「evaluate referee performance」。他們的工作是每天要檢討前一天比賽裁判們的表現,幫裁判每個小細節作評分。這球這樣的吹判可以嗎?這個肢體碰撞但沒有響哨,是否正確呢?有時候他們在 replay center 裡工作,也會分配到一些搭配球季的計畫和影片的剪輯。Game Reviewer 的團隊大概有 10 個人,大家感情都很好。聖誕節整個 NBA 總部只剩他們在上班因為裁判報告要盡快出去,沒辦法等他們放假兩天回來再做,團隊之間的感情也因此變得更好。
在擔任 Game Reviewer 期間,Ivy 只要有機會就會關注裁判相關機會,也有持續在小型賽事裡累積吹裁經驗,當 2017 年底 RDP 2 開始招人時,她馬上把自己的履歷投出。經過兩年的經驗累積、培養了剪片能力、更知道場上要看什麼、什麼是重要的,最終也幸運地拿下工作,成為 RDP 2 的一份子。
GATE Education Program 兩大服務
- GATE 學院講座課程:
- 邀請運動產業前輩及學界教授擔任講師,探討實務案例、培養進入職場所需的專業知識,提供想進入運動產業的學員,與講師交流及討論的機會。
- GATE運動留學:
- 幫助想出國唸運動相關科系的學員,或是想靠著體育績優成績申請獎學金到國外留學的學生運動員達成理想目標。
GATE專欄所有文章內容版權為GATE Sports Agency 門運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項目諮詢、內容轉載、商業合作請郵件聯繫 in**@ga**************.com。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