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cancer-institute-KrsoedfRAf4-unsplash

搞懂運動醫學團隊組成 執業不苦惱看診沒煩惱|GA哩聊運動

「運動醫學」屬於醫療領域,同時也是運動科學旗下的一門專業,針對所有在追求卓越運動表現及健康運動的需求而存在。在臺灣這是一個新興的領域,目前也還沒有部定專科,也就是說在各大醫院中的門診別中,找不到名為「運動醫學科」的門診。

運動醫學團隊需要「跨領域」專業間的互相合作,雖名為醫學團隊,成員除了醫療層面的各科醫師外還包含其他具運動、訓練、生理、身理、心理、營養、治療、防護等專業的執業人員組成,共同照護運動員在他們征戰賽場時給予隨時隨地的照護。

運動產業四大領域

前面有提到運動醫學是運動科學之下的一門專業,在細說這門專業以前,先概略介紹一下運動產業界的四大領域,除了醫學和科學之外,還有運動商業管理以及體育教育與身體活動兩大產業面向。

大家最熟悉也最廣為人知的運動商業管理是最大宗的領域,舉凡賽會經營、行政管理、數據分析、運動經紀、運動行銷、運動媒體、運動行銷等相關工作都是屬於運管的範疇。體育教育與身體活動應用的層面則非常廣泛而且普遍,小至個人日常體育活動,大至頂尖運手的菁英訓練或是整個運動產業的發展都包括在內。

這時候如果你腦中出現「不同領域的分類界線似乎有點模糊,彼此之間重疊性好像蠻高的。」這樣的想法,那必須告訴你:你的感覺是對的!因為在體育運動的場域中,不論是學術界的校系分類還是實務界的各職業類別都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就會有不同的選擇。而會進行分類的目的是為幫助了解不同產業領域、職業類別的本質,使我們能夠運用自如。

避免你看得霧煞煞,在這邊先舉個例子,幫助你了解上述的涵義,首先,教練學這個科目被歸類在體育教育相關科系的修習學科當中,多數是以後想從事教練的學生選擇就讀,但同時他們也必須研讀運動法律、賽會組織等等相關內容,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畢業後進入產業當中會接觸到的。

接著就要聊到今天的主題,試問大家:「在運動或活動過程中腳踝翻船,你會選擇如何治療?」看中醫電療?復健科?還是骨科呢?中醫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甚至是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都可能是你在發生運動傷害時視個人受傷程度會尋求協助的對象,他們都有各自的專業,找誰也沒有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選擇,只要能達到治療效果就是好選擇,而他們全部都是運動醫學團隊的成員之一,彼此之間同業相互合作圍繞在一般民眾身邊,也共同守護運動員,讓他們在場上能無後顧之憂。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運動醫學團隊是以運動員為服務對象舉例,和各位聊聊整個團隊的成員會有哪些角色出現呢?

運動醫學的團隊成員

一、各醫學專科醫師

在所有專科醫師當中,最常見在處理運動傷害的科別分別是骨科及復健科兩科醫師在最大差異在於「醫學院臨床受訓的模式不同」,骨科醫師會盡速解決病患的疼痛,一般多會開刀、利用藥物等來減緩症狀;復健科醫師則盡量不開刀、不用藥,多加強日常衛教及功能性訓練。

不過也不只這兩科,女性運動員會有婦科問題就需要婦產科醫師會診,受到病毒感染引起感冒家醫科醫師就會出現,也有的可能患有先天性的疾病,就會需要其他科別專業的醫師的共同協助。

結論是,所有科別的醫師都可以是運動醫學團隊成員之一。

二、心理師、營養師、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

  • 心理師:負責運動員心理狀態的評估與諮商
  • 營養師:規劃運動員的日常飲食,規劃與掌控營養攝取
  • 藥師:如同一般人感冒生病,運動員也會有需要服用藥物的時候

不一定是專業競技運動員才會需要營養及心理方面的協助,對一般人來說也同樣重要,只是專業運動員為了追求更頂尖的表現、極端的訓練方式讓他們在這方面需求較高。會特別提到藥師是因為運動員對藥物的服用需要非常謹慎,如果誤觸到禁藥可能會嚴重到危及自己的運動員生涯!

三、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以幫助患者恢復「功能」為首要,透過日常生活相關的功能性活動訓練搭配物理性治療:電療、熱敷等診治來預防、鑑別、評估、治療病患,並改善機能損傷及功能障礙。除了在醫療場所,現在也有些球隊會有隨隊的物理治療師,另一個會隨隊的醫療人員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運動傷害防護員。

四、運動傷害防護員

運動傷害防護員很少出現在醫療端、醫療場所,一般多朝「健康體適能產業」或「擔任競技運動項目隨隊」兩大方向為主。負責各種體育活動的預防保健及安全維護,主要透過運動治療、儀器治療等方式協助傷者「復原」。臺灣目前的職業球隊、校隊或是職業運動員漸漸的都已經配有專屬的運動防護員。

五、運動生理師、運動表現、肌力與體能教練、專項教練

運動生理師透過檢測進行運動能力評估,將各項數據量化,監測運動員的能力即狀態,各教練負責技術、體能及運動表現訓練,也會對常見的錯誤姿勢,進行運動體態矯正。

生理師、教練的角色其實跟醫療比較不會有直接的關係,不過教練的存在對運動醫學團隊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選手日常的訓練都是教練操刀,教練是除了運動員自己外,最了解他們的人。當選手出現一些潛在傷害的時候,運動醫學團隊會和專項教練構通是否應該調整選手的訓練量或是暫時停止練習提供身體修復的時間,也會在傷後討論選手從復健到回場的過程,並且共同評估哪些比賽選手是可能可以參加,哪些是需要放棄的。

相較專項訓練可以獨立訓練某種能力,透過肌力體能訓練的提升運動員的綜合運動表現與基礎能力,訓練師設計的菜單可以協助選手漸進式的回到賽場。

運動醫學不是運動員的專利 有活動能力的人都是服務對象

腳踝扭傷可視嚴重程度分級選擇看診科別,診治過後,肌肉、韌帶強度不如以前,就必須進行物理治療以重建腳踝原有功能。運動員在比賽場上任何受傷與狀況,防護員能第一時間的事後初步處置,再與物理治療師合作診斷評估傷勢,必要時轉介隊醫進行傷害診斷,彼此間相互合作。傷後的運動能力及強度勢必會下降,這時候透過運動生理師的評估以及教練的訓練規劃、矯正,讓傷者復原後,運動表現能夠盡可能恢復至傷前的水準。

從受傷、緊急處理,運動防護員第一線治療;醫護人員進行診斷開刀;物理治療師幫助患者復健;運動教練協助進行各項訓練;心理師營養師給予生理心理協助,團隊互相搭配與合作,讓病人能盡快回到最佳狀態。整個團隊首重溝通與彼此討論相互配,共同合作為最高原則,尊重彼此的專業,重疊的部分會互相討論、轉介給適合的專家,如此發展是這個產業的理想藍圖。

前面是以運動員為舉例,但並不代表醫學團隊的服務只屬於運動員,「在運動或活動過程中腳踝翻船,你會選擇如何治療?」翻船不會只有運動員才會發生,手扭到、落枕、肩頸不適等等因日常活動造成的運動傷害極容易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這時候就要懂得適時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

不論你是不是運動員,生為人的一天就一定得運動,熟悉這些知識能讓你在受傷時不會不知所措!

GATE Education Program 兩大服務

  • GATE 學院講座課程:
    • 邀請運動產業前輩及學界教授擔任講師,探討實務案例、培養進入職場所需的專業知識,提供想進入運動產業的學員,與講師交流及討論的機會。
  • GATE運動留學:
    • 幫助想出國唸運動相關科系的學員,或是想靠著體育績優成績申請獎學金到國外留學的學生運動員達成理想目標。

GATE專欄所有文章內容版權為GATE Sports Agency 門運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項目諮詢、內容轉載、商業合作請郵件聯繫 info@gatesportsagency.com。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這篇文章

那些運動教會我的事|Sports Talk with Tica Lin

Tica Lin 林滿新目前於美國哈佛大學就讀 Computer Science 博士班,在開始讀博士班之前,Tica 曾在 VISA 和 NBA 球團 76 人裡擔任互動設計師 (UX designer)。在 Tica 撰寫的 Medium 文章系列【我在 76 人的日子】裡,Tica 講述自己在球團工作時的經驗。而今天她要和我們分享她這一路的心路歷程,還有自己對運動的熱愛如何在她的求學求職歷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在沒有運動相關學位的情況下在運動產業找到工作,以及如何將自己的專業和運動產業結合。

做了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 | Sports Talk with Esther Lin

Esther Lin 林斯恩,目前於天普大學 (Temple University) 就讀運動商業所 (MSc in Sport Business),同時也是 GATE Sports Agency 的 Business Development Specialist。大學畢業於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曾擔任政大校女籃球經與校內女籃聯盟幹部,同時具有中華隊隨隊翻譯的經驗。2020 年 12 月號的 Sports Talk,Esther 與我們分享她如何透過自己對運動的熱忱,開啟了踏入運動產業的機會。